個人簡介
齋名一葉廬、蘭壁齋。原籍浙江紹興。1940年11月生於上海。
1956年赴西安學習工作。歷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湖北分會專業畫家,西安畫院、深圳畫院一級美術師。
60年代始先後師從何海霞、石魯,致力於現代水墨人物畫的研習與創作。
80年代初形成其渾厚豪放、不拘形似的潑墨人物畫風格,產生廣泛影響,促進了畫壇潑墨大寫意人物流派的興起。
1985年起,進一步對傳統筆墨的形式大膽變革,其《貴州系列》、《燈系列》等一批潑朋、粉墨作品極具強烈的生命意識和表現性質,在中國畫向現代轉換過程中,在不改變傳統筆墨趣味的基礎上,銳意探索水墨畫表現的可能性,從而成為新的水墨語言的代表人物,具有承前啟後的意義。
作品有《開採光明的人》、《長安的思念》、《南京大屠殺48周年祭》等。
出版有《李世南畫集》、《李世南畫選》、《李世南速寫藝術集》等。
作品曾入選長六、七屆全國美展及“美術批評家”93年度提名展等國內外重要展覽。五種個人畫集在國內外出版。
對其生平、創作、技法的研究專集有《李世南的水墨世界》。
傳略收入《中國美術家大辭典》、《中國當代國畫辭典》、《中國大陸中青代美術家百人傳》、《世界華人藝術家大典》等。
現為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深圳市政協委員。
2003年後,居住北京,開始對大寫意人物畫進行新的探索。
代表作有《山居圖》、《寫意之境》等系列作品。作品由李世南藝術館(原彌樂精舍)常年展出。
個人成就
工廠時期
1956年 丙申 16歲
4月,為生計隻身赴西安,進西安電力機械技術學校學工,期間沉迷海涅、普希金、殷夫,勤習寫詩。
1958年 戊戌 18歲
進西安高壓電瓷廠當銑工,業餘兼習版畫。
1959年 己亥 19歲
發表版畫、國畫、連環畫等作品。
1960年 庚子 20歲
經常發表漫畫作品,參加西安《金箍棒》漫畫學會。
1961年 辛丑 21歲
創作重點轉向國畫,該期間作品帶有明顯的素描印記。
1962年 壬寅 22歲
拜師何海霞,開始系統地臨習傳統中國畫。
1964年 甲辰 24歲
借調北京第一機械工業部繪製反映工廠生活的連環畫《安全問題》和安全生產宣傳畫。
1965年 乙巳 25歲
展出反映工廠生活的國畫作品《歇工》、《早班車上》等,頗受好評,被稱為工人畫家。成為西安美術家協會會員。
1966年 丙午 26歲
連環畫《安全問題》由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1968年 戊申 28歲
參加延安革命紀念館革命歷史畫創作,歷時兩年,曾赴四川草地、貴州婁山關等地寫生,又三度輾轉陝北,積稿無數,主題性繪畫能力加強。
1970年 庚戌 30歲
參加陝西省博物館歷史畫創作,完成國畫《迎闖王,不納糧》。在博物館的兩年中,沉溺於漢畫像石、壁畫、中國畫論之研究。
1971年 辛亥 31歲
何海霞下放莊裡,遂介紹轉師石魯,從此藝術思想及藝術實踐深受影響。在石魯親自指導下完成國畫《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東漢流民圖》、《寒女織錦圖》。
1972年 壬子 32歲
在陝西省美術創作組參與革命歷史畫的集體創作。
1973年 癸丑 33歲
赴陝西乾縣臨摹唐代章懷太子墓壁畫,為時三個月。期間作大量石魯風格水墨小品。
1975年 乙卯 35歲
出版有西畫格調的彩墨連環畫《秦始皇》及畫像石風格的連環畫《商鞅》。
同年,在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與畫家劉繼卣、任率英等合作連環畫《投降派宋江》,期間還作了大量沒骨水墨人物小品,自家風貌初現,頗受北京藝術界前輩艾青、張正宇、吳冠中、曹辛之以及朋友們的讚賞。
風格初創
1977年 丁巳 37歲
進西安工藝美術研究所工作,結束了長達19年的業餘美術生涯。
期間熱衷於對民間藝術的收集和研究。
1978年 戊午 38歲
水墨連環畫《李時珍》出版。參與發起和組織陝西“春潮國畫研究會”,聚集西安一批有才華和藝術個性的中年畫家,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活動。
1979年 己未 39歲
“春潮國畫研究會第一屆畫展”轟動西安,此後大部分會員成了國畫界的中堅力量。同年,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並成為會員。
連環畫《李時珍》獲多項獎。
參加“陝西十三人畫展”,在南京、湖北、河南巡展,作品深受好評。
同年,去四川、雲南寫生。
1980年 庚申 40歲
8月,“李世南四川、雲南寫生畫展”在西安舉行,展出水墨人物畫和鋼筆速寫八十餘幅,作品承繼“長安畫派”的藝術風貌又大膽進行了新的探索和個性追求,被譽為“長安畫派”後起之秀。
1981年 辛酉 41歲
4月,到陝西蒲城白水煤礦寫生。
《美術》雜誌美術評論家夏碩琦到西安發現了李世南的作品,遂在6月的《美術》上推介,並發表李世南的文章《中國畫表現手法上的一點新嘗試》,在國畫界展露頭角。
漫畫家何偉在北京《工人日報》上發表葉堅的評論文章《刻苦求索,自學成材——記工人出身的畫壇新秀李世南》。
彩墨連環畫聊齋故事《青鳳》由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這是其連環畫創作中最具有個人面貌和影響的作品。
被選為陝西省美術家協會理事、西安市青聯副主席、西安市文聯委員,並受聘為陝西省國畫院畫師。
1982年 壬戌 42歲
7月,遷居西安西郊農村馬軍寨,蟄居兩年半,此為其藝術生涯中最為艱難,亦最為重要之時期,畫家從探索中西融合之法轉為對傳統中國畫的潛心研究,傾心於梁楷、徐渭、八大山人、齊白石,並以花鳥畫法入寫意人物畫,自出機杼,成一家之言。
夏,應南寧友人邀,與書法家薜鑄同往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寫生,創作《苗家新嫁娘》、《洗女》、《暮》等作品。
天津《迎春花》中國畫季刊發表作品及《學畫札記》。
1983年 癸亥 43歲
作家賈平凹寫了報告文學《苦惱者—記畫家李世南》,但因受所在單位領導刁難而未能發表。
《江蘇畫刊》編輯、國畫家葉維到西安給予熱情的支持,首先在畫刊上發表賈平凹的文章《畫家李世南剪影》,並介紹了作品,影響極大。
參加南京博物院在上海博物館舉辦的“國畫創新展”。
1984年 甲子 44歲
泰國《陶松齋》出版《李世南畫選》,泰國皇帝和皇后欣然接受李世南的作品《消夏圖》。
在湖北文聯領導、畫家周韶華支持下,調到湖北省美協任專業畫家。
6月,再度去陝西白水煤礦寫生,收集創作素材,在離開馬軍寨前完成作品《開採光明的人》,入選全國六屆美展優秀作品,並成為李世南的代表作。
朝秦暮楚
1985年 乙丑 45歲
作《馬軍寨記事》24幅,記錄畫家在馬軍寨兩年半生活,賈平凹等好友為這本自傳性冊頁題了跋。
離開居住達29年的西安,全家遷居武漢東湖。賈平凹報告文學《苦惱者—記畫家李世南》在時隔兩年之後終於在湖北《長江》文學叢刊上發表。
5月,“李世南回顧畫展”在武漢舉行。
在《美術》雜誌發表文章《現代生活等待我們去馳騁才華》。
9月,應邀前往深圳參加有當代32位著名畫家參與的“深圳美術節”。
10月,參與組辦武漢舉行的“國畫新作邀請展”,反響強烈。展出新作《長安的思念》、《南京大屠殺四十八周年祭》、《巫山夢》、《楚騷四號》。
被選為湖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
1986年 丙寅 46歲
5月,北京工人出版社畫家陳幼民編輯的《李世南畫集》出版,編入畫家1979年至1984年的作品57幅,美術批評家皮道堅、彭德作序《李世南的藝術世界》。
6月,去湖南、貴州苗、侗族地區寫生,途中作《門》、《山妖的舞蹈》,水墨風格頗具表現色彩。因病而返。
10月,湖南《畫家》雜誌專題介紹並發表彭德的文章《風格、情感、個性—與表現主義畫家李世南的對話》。
11月,《美術》雜誌發表美術評論家墨實吟的文章《走向現代的一步—李世南作品的啟示》,指出李世南的藝術探索對於當代中國畫的發展具有的重要意義。
開始將探索伸向花鳥畫領域,以匙、碟潑彩,作品荷花系列《四季》有強烈的抽象意味。
1987年 丁卯 47歲
隨中國美術家代表團訪問泰國,應邀在泰國藝術學院作現場示範。
10月,大寫意筆法入鋼筆速寫,輯成《李世南速寫藝術》集。美術批評家皮道堅為畫集作序《感受世界與人生的獨特方式》。
12月,住東湖之濱的翠柳客舍。歷時兩個月,集中創作了《走天涯》、《風》、《橘頌》等作。此世南水墨人物從潑墨至潑彩之轉折點。
1988年 戊辰 48歲
醞釀兩載,情不可抑,作一批潑彩人物畫和花鳥畫,《鬼節》、《愛的煉獄》、《火魂》、《剝蝕的靈魂》、《燃燒的雲》、《殘荷的夢》等作品,以生、死、愛為主題,基調更趨深沉。
4月,天津楊柳青畫社張羽編輯的《李世南速寫藝術》出版。
10月,應邀參加“ ’88北京國際水墨畫展”,展出潑彩作品“鬼節”(後改名《舞祭》)。
再度赴貴州苗族地區寫生。貴州高原神秘、野性的原始生命力給予畫家內心強烈震撼。
11月,在湖南黔城芙蓉樓完成作品《貴州印象—岜沙系列》十幅。
1990年 庚午 50歲
1月,為香港《藝術界》叢書《人體藝術專輯》作沒骨寫意人體畫數幀,並撰文《在更高層次上體現人的內在精神》。
2月,香港《收藏天地》雜誌專題推介《李世南的水墨人物》。
3月,大雪紛飛,居翠柳客舍,作《白屋系列》,淡墨簡筆,似夢似幻,是其靈魂獨白。
繼作《燈系列》,清墨加粉,凝重朦朧中訴說歷史艱辛。
5月,湖北美術出版社出版《李世南一九七八— 一九九八作品集》。首發式在武漢舉行。
6月,台灣《雄獅美術》介紹李世南的藝術,刊發詩人、評論家魯萌的文章《情緒—走向現代水墨內在的契機》。
7月,台灣《龍之藝廊》舉辦“李世南畫展”。同時《藝術家》雜誌刊發皮道堅文章《孤獨的超越者—李世南其人其畫》。
8月,游九宮山。書法篆刻家雷志雄示以“天風徐來,一葉獨飛”,寫照其獨行飄泊之生涯。遂以“一葉廬”名其齋。
9月,香港《良友》雜誌專文介紹李世南及其水墨畫藝術。
隨中國文聯代表團出訪日本。
10月,《江蘇畫刊》專版推介李世南近作,同時刊發評論家彭德的文章《李世南》、萌萌的文章《感覺的生成何以成為可能—再論李世南其人其畫的啟示》、皮道堅和曾春華的文章《他生存在語言中—李世南的水墨語言解析》。
南下深圳
1991年 辛未 51歲
應《書法報》之約,繪製《中國歷代書法家像》55幀。傳統箋譜形式,大寫意白描手法,歷時半載,三易其稿,廢畫近千。後與國內數十位著名書家題贊合璧而成《中國歷代書法家像贊》。
5月,調深圳畫院。
1992年 壬申 52歲
1月,《中國歷代書法家像贊》開始在湖北《書法報》上連載,好評如潮。
4月,為深圳畫院舉辦的“城市山水畫展”創作組畫《鵬城的旋律》。
8月,惜別武漢,舉家南遷深圳,這是其一生中的第三次遷徙。
入選河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現代人物畫庫》。
10月,台灣出版《中國大陸中青代美術家百人傳》。編者廖雯稱“李世南是最具有生命意識和表現性質的畫家之一,在中國畫的現代轉換過程中具有承前啟後的意義”。
11月,湖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畫家劉子建著《李世南的水墨世界》。此乃國內對中年畫家進行實證性個案研究之首例。
參加在深圳舉辦的“第二屆國際水墨畫展”。
1993年 癸酉 53歲
3月,突患腦血栓,住院一個半月後出院調養。
6月,“ ’93美術批評家年度提名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行。當代畫家獲提名15位。李世南展出作品《燈系列》、《白屋系列》等。
1994年 甲戌 54歲
抱病撰寫回憶錄《狂歌當哭—記石魯》,亦偶作冊頁。
10月,廣州《集雅齋》舉辦“李世南畫展”。
11月,作《獨行者系列》之一,表現與命運的抗爭。
1995年 乙亥 55歲
繼續撰寫回憶錄《狂歌當哭—記石魯》。其間,聊寫扇面以寄興。
1月,粉墨畫殘佛,得《流逝系列》。
4月,時隔三載,《中國歷代書法家像贊》宣紙線裝本由湖北美術出版社出版。
5月,作《土圍子系列》。
6月,《山雨欲來圖卷》完成,人物長卷漸入佳境,手不能已。
11月,完成《獨行者系列》之二、之三。
1996年 丙子 56歲
1月,繼續撰寫並修改《狂歌當哭—記石魯》。
入選河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逸品十家》。
6月,《狂歌當哭—記石魯》全書脫稿。
7月,廣州《現代畫報》雜誌專題介紹。
10月,安徽《藝術界》雜誌“畫壇精英”專欄刊發其病中日記摘抄及病後畫作。同時刊發評論家馬欽忠文章《承載起歷史的重負—九十年代的李世南》、評論家聶雄前文章《狂歌當哭的李世南》。初游羅浮山,作《羅浮山記游》一冊。
12月,繼續創作《流逝系列》。
1997年 丁丑 57歲
2月,遊河源、泛舟萬綠湖,作《冬日系列》;後至韶關,謁南華寺,登丹霞山,窮覽嶺南風物。
3月,《狂歌當哭—記石魯》由河南美術出版社出版。國內許多家報刊相繼刊發書評,後又再版。
5月,香港回歸在即,作《風雨百年》。
6月,作品《開採光明的人》、《南京大屠殺四十八周年祭》、《舞祭》入選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現代美術全集》。
7月,應邀參加文化部在上海舉辦的“ ’97中國水墨畫大展”,展出《獨行者系列》之一。
8月,作《浮生系列》十幅,以狂草筆法寫人物,世相百態盡入筆中。
9月,江蘇美術館舉辦的“ ’97金秋全國中國畫十一名家特別邀請展”展出《浮生系列》。
11月,整理病中日記及畫作,合編為《羈旅—病中日記選》。
12月,陝西美術出版社推出大型系列叢書《中國畫名家作品精選》,《李世南作品集》為其中之一。
1998年 戊寅 58歲
2月,作品《濟公》、《石魯》、《舞祭》、《剝蝕的靈魂》、《橘頌》被選入北京華文出版社出版《當代國畫大師代表作品集》。
3月,《江蘇畫刊》專題介紹。評論家聶雄前撰文《放大的家園—讀李世南近期畫作隨感》。
《深圳畫報》專欄介紹,刊發評論家許宏泉文章《李世南:已經“化”了》。
8月, 為深圳書畫賑災義賣活動作《觀音》。
9月,天津《國畫家》雜誌介紹畫作。
10月,應邀參加上海美術館舉辦的“ ’98上海美術雙年展”,展出《扇面系列》。
12月,應邀參加“第一屆深圳國際水墨雙年展”。
1999年 己卯 59歲
5月,《當代中國畫家叢書—李世南》卷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重點收入湖北時期至深圳期間的主要作品68幅。
由春至夏斷斷續續創作《浮屠系列》,畫面呈現出打散構成意識,人物也更趨抽象和符號化,短促、苦澀、躁動不安的線條縱橫狼藉,突出恍惚迷離的出世主題。
客居河南
8月底,在狂風大雨中出走至河南,入桐柏山水簾寺小住,期間創作《桐柏山居冊》,這是繼《白屋系列》之後同樣深具象徵意味的作品。
9月,中秋之後輾轉至登封,在登封嵩山腳下創作出《風雨一葉廬》、《盤古圖》、長卷《過客》、《大風歌》等這些帶有自傳性色彩的作品,將其大寫意人物發揮到新的高度。
10月,從登封回到鄭州暫住百利公寓,期間游太行,遍訪古寺,作《弘一大師像》、《五十九歲自賀》等,並開始醞釀創作《中國歷代高僧》。
2000年 庚辰 60歲
4月,遷居鄭州小李莊,因得戒缽二,遂命名寄居處曰“缽廬”。進行《中國歷代高僧》的創作,同時收集有關高僧資料,編寫文字。
9月,《藝術界》雜誌編輯魏根生前往小李莊採訪。
11月,《藝術界》將李世南作封面人物,同期推出“李世南訪談錄”及在河南的主要作品。
12月,中央電視台“藝苑風景線”攝製組賈鋼一行到鄭州拍攝李世南的藝術專題片《缽廬— 一個畫家的故事》。李世南隨攝製組回訪闊別已久的西安馬軍寨。
《羈旅—病中日記》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2001年 辛巳 61歲
3月,李世南策劃的河南“天時文化藝術沙龍”舉行“近現代中國畫名家作品展”首次畫展。
中央電視台“藝苑風景線”播出“缽廬— 一個畫家的故事”。
3月至5月游訪江南,考察了解浙、滬、寧三地中國畫現狀。
2002年 壬午 62歲
2月,《東方藝術》雜誌撰文介紹“李世南與中國歷代高僧”。
往游泉州,尋訪弘一法師遺蹟,又回上海、紹興,途中隨興作冊頁《泉州記游》、及散頁五十餘幀,乃繼《嵩門待月系列》之後無論在人物筆墨或山水人物融合打散上都更趨於成熟、精到,顯示西安、武漢後的第三創作期終於到來。
3月,12年後重遊北京,遂決定移居京城。
4月,《中國書道》專題介紹《中國歷代高僧》及《嵩門待月系列》等客豫期間作品。
6月,在鄭州,完成散頁一百四十餘及冊頁《如幻集》、《腐朽集》、《無礙集》、《無塵集》、《澄心集》。
7月,編輯、校畢《李世南研究文集》。
10月,入住北京萬科星園,因比鄰仰山村,故命其齋“仰山堂”。
11月,離別鄭州,結束在河南的客居。
2003年 癸未 63歲
2月,河南《莽原》第二期刊發張嘯東文章《回歸到筆墨的本位—就中國畫的傳統與創新諸問題同當代著名人物畫家李世南的對話》。
3月,《書法報》刊發署名李世南的《書法創作當擇筆》。
4月,《深圳商報》刊發許石林文章《李世南:在回家的路上繼續漂泊》。
7月,紀念中國美術館40周年舉辦的“開放的時代”大型展覽中展出李世南的《開採光明的人》、《燈系列之二》、《舞祭》。
8月,《中國書畫》第八期“李世南專題”介紹,為此撰文《談中國繪畫中的“筆墨表現主義”》。
9月,開始為河北教育出版社的《當代名家藝術觀—創作篇》撰文,並與女兒李萌編撰《中國名畫家全集當代卷—李世南》。
10月,《獨行者系列之一》入展中法文化年由文化部在法國舉辦的“東方既白—二十世紀中國繪畫”畫展。
《水墨研究》第五期“水墨論壇”刊發《筆墨人生—李世南談藝錄節選》。
11月,在《中國書畫》發表文章《中國畫的中心—筆墨》。